理性碎碎念

有时候也只是很爱念。碎碎念的节奏常常在睡梦中出现。梦里听见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那晚做了一个到异国去游荡的梦。一个人走了好远好远的路,甚至踩上了从来没有能力驾驭的滑板,风一样飞快地从一个定点去到另一个人潮稀少的地方。然后才发现手机不见了。努力回想,发现应该是遗留在某一个公园。要回去是很长的一段路。然后忽然就意识到自己不懂自己在哪里。迷路了。要找来时路也找不到。

天色渐暗。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越来越多。心里的确有点慌,不是因为怕真的从此迷失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无论如何都能够找到出路的。只是因为联络不上同行的家人,他们一定很担心。必须要在他们发现我迷路前回到原处。至少缩短他们有机会慌张的时间。

要怎么回到原处?很容易啊。张开眼睛就回到家里了。因为我在做梦啊。

然后我就张开了眼睛。回到了自己的床上。

连梦里的碎碎念都那么理性。

Advertisement

你没有认错我

被人误认为是其他人的事件我和朋友分享过很多次。

对我来说是啼笑皆非的趣闻。

有时候在分享会拿来当近似栋笃笑的梗也很好玩。

但重点还是,台下的人要真的认得我。

不然,就是胡渐彪说自己被人认出而很困惑的故事。

不好笑。

要不要再出书这回事……

2012年推出《今晚最Night听》后每年都在反复思量。自己不是一个写书人。文笔不好。只是有些话要讲。用虚构的故事将它们包装一下,这些话比较多人愿意听。卖书不赚钱。出版一本书的运作一点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常觉得帮我出版的人很辛苦。自己出版虽然较心安理得,却只能量力而为。去年和魔豆合作得很愉快,开拓了少年读物路线。终于有一种应该可以继续出版的心态,却开始进入一种对自我文字要求的状态。之前的创作都仅考量以广播作为媒介的用词。直接简单听得懂才是重点。从不考虑集结为书的条件。现在每写一段文字,脑海里的画面不再是在直播室里用什么语气说,而是读者怎么读。

我会继续创作。但不以出版为目标。依旧回归广播。若真有机会读到我的书,请将之读出来。那会比较make sense。文字是否优美,请允许我放下。写书不是我的本意。:)

卡了一卡奥斯卡

我试过在主持一个“国家领袖夫人”级别贵宾出席的大型颁奖礼时,主办单位为了要将成绩保密,不准司仪拥有完整名单。成绩仅在颁奖时播出的视频中公布。主办方对我们的不信任其实很令人错愕。但是工作接下了,还是要把事情做好的。当时我与搭档偷偷去影音控台要求看视频,偷偷把成绩抄下,以防万一。万一视频播不出,万一流程要调整,万一…….

结果,那天“万一”真的发生。由于每个得奖人的揭晓视频长达两到三分钟,一共有近20名得奖人,一直站在舞台上的颁奖贵宾颁到第四个奖就不耐烦,指示她的助理群来要求司仪跳过所有视频直接公布成绩,迅速“解决”冗长的颁奖过程。

我们带着笑脸面对观众,却在间歇时承受多方不断的来干扰与施压。我们无法擅自窜改流程,但在混乱中应该决策的节目策划当时宣告失踪。嘉宾助理群几乎用呼喝的方式站在司仪讲台边要我们改流程,没有人来帮助沟通与决策。后来节目策划终于现身,并决定不播视频要我们直接公布成绩。可笑的是,没有人有完整名单。连节目策划也没有。我们两掏出刚刚偷偷抄下的名单,将颁奖礼完成。

主持与制作单位的互信是很重要的。我们当时不被信任,就意识到这是个不专业的制作群。于是,我们自己必须采取行动以防万一。

奥斯卡2017颁错奖的乌龙,的确很尴尬。尴尬归尴尬,会造成这样的情况,看来其实是制作单位给错手卡,将最佳女主角的手卡错发给最佳电影颁奖人。

站在直播节目舞台上的任何人,对制作群一般都会给予近乎百分百信任。任何质疑都会让场面难看。颁奖人在看到手卡后,明显心有存疑,但决定读出卡片上的电影名字,绝对是建立在信任制作群的专业基础上。

可怜的是,这类失误即使明显是制作群失误,大家只会记得“报错名”的司仪或颁奖人。一如2015 Miss Universe发生的类似失误,导因其实是手卡写得混乱,但大家脑海里留下的是Steve Harvey尴尬道歉的局面。

小家舞台

2017的第一个月还没过完我就经历了好几个舞台震荡。所谓的舞台震荡有包括我策划的、我参与的、 我主持的…… 。我理出了几个我本来就知道的头绪。也把“舞台无谓大小但要有意思”这回事看得更慎重。很小家的一个看法。但其实就是符合我这个小家个性。今天却在动手写另一个活动策划书的时候把事情越写越大。纠结了一下还是决定写大它。事实是策划书是写来让别人退货的。在退货的过程里再进行瘦身其实一点都无所谓。倒是若不写大它别人可能愿意把事情搞大来做的兴致因此被默默的埋没。

当然写得那么大人家可能也直接被吓走。所以我写了两个方案。一大一小。你选择吧。哦,那些做sales与策划高手一定说这是个笨蛋策略。两个方案投资者当然选便宜的。

我只是比较想把事情做好。规模还真是其次。一种永远小家的心态。没志气。

16107487_10154856281386698_4467852291642387373_o

衣服穿我

最近收到朋友送来的几件衣服。朋友是搞音乐的,同时经营服饰品牌。之前送过我他们巡演的记念T。我很爱。材质与剪裁都合我口味。常常穿。他发现我的照片里常出现他的T,这一次出新系列主动送了几件。我也很爱。穿上后就拍照上IG,FB。经营品牌的朋友笑我,社交媒体推高端时尚品牌才有钱收,这样是不会吸引商家给钱找我代言的。我其实没想这个。他说没想这个很笨。然后看一看自己的FOLLOWER数字。其实没想这个也很合理。而且现在即使一个大品牌找上门我也不懂人家是大品牌。对于时尚我是懵懂到一个SUA GU的程度。

大叔还是T+J就很满足。2RAKU的T真的很好穿。www.2raku.com.my

井字号怪咖逻辑

最近在忙的事情都是自己想做但是没什么炕头的事情。写了这一句之后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开心的事情好像都是这样。其实没有觉得委屈难过困苦什么的。而且本来就是自己的选择。拥有选择权就是幸福。再老土也得承认有能力选择为我相信重要的事情去碰一鼻子灰是一种不懂那一世修回来的福气。就算有时候希望自己那一把火不是在这些无利可图的事情上; 还是认了。

人接受自己长成某一个样子不是今天对着镜子说:“好我接受自己爱自己。”就会像巫婆的咒语般神奇地灵验起来。那是一个不断要提醒自己的功课。

人都有不喜欢自己的时候。我其实还相当喜欢那个不喜欢自己的自己。#怪咖逻辑 

我們需要我們!

我们需要我们。就那么简单啊。因为我们不支持我们,我们不欣赏我们,就不会有我们。这音乐项目有一班很奋力的伙伴努力策划、制作。真心希望它能够因为大家的支持而成为一个发表本地音乐的平台。

留意聆听

馬來西亞的聲音,馬來西亞的實力,馬來西亞的音樂。

需要我們的支持,我們的發覺,我們的創造,以及我們的努力去建立起更強大的我們!屬於我們的聲音需要我們!

让全世界看到大马人的真实力!

一起支持大马好声音
>>> https://goo.gl/GLxaCl <<<
支持我們的眾籌計劃!

View original post

5000?傻眼。

这数字对这一家出版社来说是小CASE。当他们对我说首刷是5000本,我唯一的反应是:“要怎么卖?”他们说:“慢慢卖。”虽然推出后看来反应不错,但我一直不敢问数字。我只想要如何在这5000本书变黄前销掉。跑学校大学跑得有点凶,但也跑出平常心。一个50人的场能卖出10本其实合格了。更甚的,是每次说完大家走出会场时所散发的能量,那比销量数字更动人。

周末应出版社的邀请办了个签书会。来的人不多。意料之中。总编突然像想起什么的说要付我第二期版税了。我瞪大眼睛问:“首刷5000卖完了?”她拍拍我肩膀说:“卖完了。第二刷了。” 好像没什么BIG DEAL。

Well, very big deal!这是我销量最好的书了。谢谢魔豆。行销真的很重要。诚意真的很关键。

看照片就很疗愈了。

刚将手机WALL PAPER给换了。我是那种会比较喜欢原厂设定的人,即使是联络簿里的号码我都不加上照片。懒惰吧。也觉得人家打电话来的原因不一定符合你手机那张照片的表情。图不对情绪不太好。但刚刚突然想换。换了这张。想念吧。在这样一个办了一场惨淡的签书会后一个人在该是热闹却热闹不起来的商场里找午餐的星期天突然想念那个超级无敌悬崖海景。这是我们往另外一座古堡走着走着回头一望忽然发现的迷人角度。看照片就很疗愈了。所以手机时时刻刻都看到它就不必看医生了。

克罗地亚。Dubrovn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