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座山丘, 已经在堆砌中。

我是一个能够清楚记得生活里的每一个阶段的人。
无论是结束,还是开始。
无论是开心,还是落寞。
无论是期待,还是遗憾。

我可能记不起那一个画面,
那一把声音,那一张脸;
我记得的,是感受。
深刻得无法被挥去,
突兀得抚平不了,

岁月用力刷洗都不褪色的感受。

有时候,我会为自己对自己如此残忍而黯然。
有时候,我则为自己如此轻易就抓紧了感动而欣喜。

慢慢的,我和豁达成为了好朋友。
不为伤悲的事情太难过,因为会过去的。
不为快乐的事情太期待,因为会失去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深刻的感受到我的感受。
别人不一定在乎,我却在呼吸里激动着的
那些人、事、物… 和情感。

豁达原来只是朋友,不是伴随终生的情人。

我是一个善于感受的人。
活了这些年,我对自己唯一明白的也许就只有这一点。

那些过去了的感受,在我心里堆起了一座又一座沙丘。

一座又一座把我深深淹没的沙丘,就是我存在的证明。

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暴会将之吹散、移平。
细沙随风漂到无人的海洋,在夕阳里散落。

活着的时间逐渐变少中。

我的感受,是我。
无对。
无错。
无价。
无谓。

下一座沙丘,
已经在堆积中。

山丘,
在堆砌中。

Advertisement

Sorry,话题性强音乐性弱。

作为温力铭出道十年的专辑主打歌,《Sorry》做了许多相当前卫的尝试。用iPad制作音乐,用快闪概念拍摄MV,用环保作为话题,用温力铭的音乐才华作为标榜。(词曲创作,编曲,制作全由温力铭一手包办。)

一如温力铭往常的作品,《Sorry》琅琅上口,易记易唱。只是副歌唱着唱着会唱成蔡依林的《看我72变》。不觉得有抄袭的现象,有时候只是巧合。然而相似度太高,难免会引起联想,因而失去特色…..

继续阅读《留意聆听乐评》:按此连接

马后炮先生,有惊喜。

不少人以为大马的粤语市场比华语大,事实正好相反。粤语也许在中北马城市地区拥有大量拥趸,然而以大马整体市场来说,华语更为普及。

马来西亚的粤语创作歌曲不多,除了因为上述原因,我们的中文教育以华语为媒介语也是重要因素。学生读听写的都是华语,粤语正规词汇与发音,除了通过香港媒体,我们缺乏正式的学习管道。可能是港剧港乐文化的影响,本地音乐人对粤语歌总有特别的情义结。于是一直都有创作人尝试创作粤语歌,然而能叫好又叫座的可说屈指可数。

继续阅读《留意聆听乐评》:按此连接

关于写乐评这回事。

其实没有资格写乐评的,除了胡乱写过几个歌词和一些红不起来的曲;我弹黑白键左右手会打架、我按吉他琴弦会走音….  所以我就只在on air前学几个好像很专业的名词,然后用自己的逻辑在空中乱讲一番。有时候讲得到味就有几个音乐人朋友会回应一下。有时候没有人听懂我讲什么就干脆把自己当成很高深的样子。

看来假装高深是很奏效的。大概三个月前,星洲日报副刊副主任发讯息问我:“可以为我们写一个乐评专栏吗?” 我的回应是:“当然好啊!”

的确,很不要脸。可是我就是想在报章霸一个版位。我就以一个听歌人的身份来讲,总可以吧?没有。人家没有叫我特别写大马创作。可是人家也没有一定要我写海外乐评。那么为什么我不可以只写大马作品?

我写进步的。我写用心的。我写有企图心的。我写坚持的。无论我的评论专业与否,我想让大家多一点机会接触大马音乐。只要我可以继续写大马音乐,我就会继续霸着那个版位。所以不要再问我,为何不写黄韵玲、蔡依林。那些由台湾写到香港再写到中国然后写到大马写到还不够啊?我就写他们不会写的,可以吧?

已经写过的,我都贴在610t留意聆听的部落格。大家可以顺便去看一下:http://610t.wordpress.com/

1》宇珩的新轮廓。

2》王明丽的双人床。

3》是否张祖成。

4》陈威全多了自信。

5》欣彦公主脱胎换骨。

6》许亮宇开窍靠努力。

7》陈势安歌路不简单。

写。给你

好久没有真正发表歌词。

这一回下笔,因为芸妮的一通电话。她说为Roger的《Love Scale》填华语歌词,准备在2V1G的专辑里录唱,然而总觉得词“不懂那里不对”,要我帮忙写几个字。

我对这首歌有偏爱。从Roger Wang写了10年,由他Double Take的拍档Mia填词演绎的英文原版《Love Scale》,到近期张学友翻唱的广东版本《12个音》我都很喜欢。曲的张力大,然而韵律却依然有柔软度。听来简单,不细心研究甚至不知道这是一首range相当大的歌。

芸妮自己原来填的歌词,和原版《Love Scale》的英文歌词意思相近:

《写给你》

曲:Roger Wang 词:何芸妮

我反复的哼唱那些歌曲   
歌颂爱情的忧愁甜蜜
每一句  高或低  都凭想象而已  直到我爱上你
# SO LA TI DO RE MI FA SO 每个音符都是我们的笑容
RE MI RE MI  Dear  就是代表我和你

这段旋律 写给你  只因为你  而动听
当你  跟随我的节拍摆动身体  你的呼吸 是完美和音
你的神情 你的语气 像正播放的CD  一直挥散不去

# SO LA TI DO RE MI FA SO 每个音符都是我们的笑容
RE MI RE MI  Dear  就是代表我和你
这段旋律 写给你  只因为你

让我用最嘹亮的歌声歌颂你  让我用温柔的声音说  I LOVE U
让我用这段 melody   写下我们的爱情

你的吻  是传说中幸福的序曲    每一次触碰 我都无从抗拒
千言万语   比不上你的一个眼神肯定  爱从此有了意义

#  SO FA MI FA MI FA LA SO 再用一个深情[的]拥抱为我伴奏
RE MI RE MI  Dear  就是代表我和你
这段旋律 因为你  幸福洋溢
SO LATI DO RE MI FA SO
每个音符是我们一次浪漫的约定  每个音符是我们一起制造的回忆
这幸福的歌曲  写给你

~~~~~~~~~~~~~~

看了歌词后我了解芸妮所谓的“不懂那里不对”是什么一回事。歌词意境的确漂亮,诉说一种甜蜜。然而层次铺排却显得不足。就是第一句歌词到最后一句歌词,在用不同的文字说着同样的事情。

我写歌词喜欢说故事。一个有在前进发展的故事。我喜欢画面。让听的人心里出现一个他喜欢的意境。于是我保留了芸妮的整体意境,整理后歌词说的是一个人谈恋爱的过程。从开始的懵懂,都后来因而拥有的坚定。那是一个在恋爱中成长的故事。然后穿插画面。把原本只围绕在音乐诉说的情景拉大,让更多人感受得到歌词的真实意境。像“刮风下雨也甜蜜”就是其一。

《写给你》

曲:Roger Wang 词:何芸妮/彪民

我 闭上双眼反复唱情歌     
哼着爱情带来的快乐
老实说 每一句 我从无法感应 直到爱上了你
# SO LA TI DO RE MI FA SO 或高或低  每个音节都在唱着你
RE MI RE MI  Dear  刮风下雨也甜蜜
这段旋律 写给你  只因为你  而耐听

是你 像随着风飘来的情歌  我的呼吸 你也会唱和
无论天色 多么的凄厉  只要听你的声音  心情就会安定

# SO LA TI DO RE MI FA SO 或高或低  每个音节都在唱着你
RE MI RE MI  Dear  刮风下雨也甜蜜
这段旋律 写给你  只因为你

让我用最嘹亮的歌声歌颂你  让我用温柔的声音说  I LOVE U
让我用这段 melody   写下我们的爱情
你的吻  是传说中幸福的序曲    每一次拥抱 我都无从抗拒
浪漫诗句   比不上你的一个眼神肯定  我才能如此相信

#  SO FA MI FA MI FA LA SO 爱是上天给我的天赋  爱是你
RE MI RE MI  Dear  就算吃苦也愿意
这个生命 因为你  变得坚定

SO LATI DO RE MI FA SO
每一个音符是每一个浪漫的约定  每一个音符是我们共同有的回忆
这幸福的歌曲  写给你

~~~~~~~~~~~~~~~~

这歌收录在2V1G最新的专辑里。Roger Wang on Guitar, 何芸妮与阿飞 on Vocal.

25/8 全国面市。在大众书局CD Rama购买,首2000张附送一本小书:《Night听笔记~写给你》。

是我这一年广播路上的一个小结晶。多多支持。

photo credit: Hitto.

就像演唱会。

也许就是这样的。现场的尖叫、亢奋与感动,我们追求的感观刺激,都比演唱会的“演唱”部分来得更重要。我发现自己对于中气不足五音不全的严重问题原来都可以一并接受。甚至一并喜欢。那原来可是是重点以外的事情。

当他从我身前掠过。我感觉到的一股力量。这力量不来自他,却来自我心里的澎湃。所以他是不是他,原来也不重要。

人生也不过如此。如果我要得到的是你的掌声,我不一定要当伟人。我只需要当你眼中那个认为让你有力量的人。我不是富翁,不是首相,不是慈善家,不是律师、医生、会计师、工程师、警察、法官…. 但我们在这舞台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灯光。

我不必你为我鼓掌 >> 这是假话。我更希望你因为想为我鼓掌而找到为自己鼓掌的动力  >> 这是凌晨时分不想睡而看见几则不错的部落格文章和fb留言所引发的感触。

我看见有人怀念已经过去式的人物、事情和东西。我发现我还是想说这一句:当那一天来临,请不要怀念我。虽然我知道我会为你愿意怀念我而欣慰,但是请不要怀念我。因为为自己鼓掌比为我鼓掌来得重要。如果为了无法为我鼓掌而感伤,为我鼓掌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我只是一个你偶尔通过空气接触到的声音。重点不是我,而是你从声音中所得到的。

我真的很爱那天看的演唱会。虽然重点根本不是演唱。

p/s: 写于重返广播界的第363天。

阿宗给自己的歌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听歌:按此连接

《給自己的歌》
詞曲:李宗盛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該捨的捨不得 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 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

是不能原諒 卻無法阻擋
恨意在夜裡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往事並不如煙 是的
在愛裡念舊也不算美德
可惜戀愛不像寫歌 再認真也成不了風格
我問你見過思念放過誰呢 不管你是累犯或是從無前科
我認識的只有那合久的分了 沒見過分久的合

歲月你別催 該來的我不推
該還的還 該給的我給
歲月你別催 走遠的我不追
我不過是想弄清原委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呢
她的愛在心裡埋葬了、抹平了、幾年了仍有餘威

是不能原諒 卻無法阻擋
愛意在夜裡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想得卻不可得 情愛裡無智者

~~~~~~~

管对这歌的感触,写得真好:按此连接
边听歌,边再看管写的 1、2、3…..
我们都愿意挨耳光的。为了那柔软的部分。

谢谢你回来。

我记得那个在娱协奖穿了夸张造型的艳服上台,
为那首禁歌领奖时兴奋举奖杯的大学生。

我记得那个要租下Air Asia一架飞机开记者会,
单曲包装华丽有企划的的唱片公司。

我记得那个在马华大厦办音乐会,
拿着吉他腼腆可爱的大男生。

陈。家。凯。

现在听着你的声音,发现自己在惋惜的,是当年你的突然告别。

无论当初那个决定是为了什么,现在看起来好像一点都不重要了。

只是,听你唱着“爱人恋人离开我的人”不知为何还是觉得惋惜。少了当年“飞行943”歌名不知所谓、歌词唱假日文的勇敢。

这歌和林健辉“我听见有人叫你宝贝”的策略相似。用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旧歌,原唱者几乎已经被遗忘的那种,让熟悉你的人听你唱原本就很熟悉的歌。让不认识你的朋友,很容易的喜欢你的歌。

只是“我听见有人叫你宝贝 vs 爱人恋人离开我的人”等于“李宗盛 vs 王文清”。
我忍不住还是要这样比较。原谅我。

要重新制作这首歌,比较起改编李宗盛的作品,难度高很多。原曲虽然是高明瀚93年推出的,但是曲风倒比较像80年代末的结构。Melody本身就很80年代。歌名也是那个年代流行的方式,总让人想起“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之类的名字。

李宗盛的歌之所以可以穿越时代,很大程度上在于歌词的细腻。王文清的曲风旧不在话下,歌词的时代感也过于强烈。检阅一下他的作品名字:爱到天荒地老(巫启贤)我的眼我的泪(彭羚)你是你 我是我 (王杰)忘了你 忘了我 (王杰)梦醒心碎空叹息(林慧萍)唱不完的情唱不完的爱 (赵传)….

王文清当年因为制作并为王杰写歌而窜红。“一场游戏 一场梦”到陈百强翻唱成“一生何求”的 “惦记这一些”都是他的经典作品。当年他气势一时无两,还曾经推出自己的专辑,唱腔、曲风和王杰几乎一模一样。当时的宣传点,还着重于王杰是模仿王文清的唱腔而走红的。之后他加入齐秦的《虹乐队》当键盘手。最后是在彭羚的专辑里看过他一些作品,只是他的曲风依旧停留在80年代。然后就很少听见他的作品了。

家凯的《爱人恋人离开我的人》,除了一个“我回来了”的公告功能,我很担心它并未能够引起歌曲共鸣。歌曲的感觉太旧。家凯也并未给予这首旧时代曲太多新火花。唯有他的声音,依然扎实有力。

那,只足于给人安慰。

我希望我的担忧不会成真。我更期待家凯专辑里的其他作品。

无论如何,家凯,谢谢你回来。
至少,你给了我们希望。

方大同的烹饪节目。

Timeless。听着这一张专辑。我觉得自己在看烹饪节目。

自从Jamie Oliver的The Naked Chef登陆电视节目的殿堂后,烹饪节目不再只是传承老祖母的传统食谱。这个短舌头的英国年轻人用最经济却新鲜的佐料食材,最扎实却简易的烹调手法;制造以最传统的味蕾作为指标的新食谱。他是现代fusion的佼佼者。他会杀出一条血路,不是因为那摇晃不停的写实拍摄手法,也不是那头金色的卷发,而是他忠于食物的原味的同时,却具备大胆创新的能力。

方大同是中文乐坛的Jamie Oliver。

他的音乐是穿梭于Funk, Blues, R&B, pop之间的fusion混血品种。我一直认为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对音乐的敏感度。Timeless倒展示了他的音乐不仅敏感,甚至性感。

我特爱”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方大同为这首80年代的经典穿上70年代的Carpenters式编曲外衣,然后用21世纪的情感唱着这首节奏轻快实质深沉的情歌。从前在听这首歌,每回听到A段副歌最后一句”One thing you can be sure of, I’ll never ask for more than your love”都觉得那是一种痛。然而1984年的原唱人George Benson却轻描淡写的带过,1988年将歌曲唱红的翻唱人Glenn Mederious的声音则沉溺在那个年代过分流行的reverb中。方大同用了原本就爱用的小哀怨蓝调式的唱腔,意外的让歌词原意得以体现。

因为了解音乐的本质,方大同用了最老旧的方式,让它还原了灵魂。

选择用funk呈献Michael Jackson的舞曲“Bad”,用Alicia Key的minor手法呈献张惠妹中文K歌“记得”,用Jazz唱拉丁舞曲La Bamba…    方大同是一个用心的音乐人。因为他的用心,每一首歌都像是换上了性感晚装的女人,在夜色里诱人。

然而,方大同的声音非天生丽质,在少了强调音乐性的作品中,就很容易显现他声音的单薄。Moon River一曲尤其明显。就有如Jamie Oliver到意大利去煮意大利餐的时候,就被当地的意大利厨师奚落了一番。他不是意大利人。他以现代城市人的口味创有意大利风味的食谱。他了解传统意大利食谱的原味价值,但是却不一定能烹调得出传统的味道。

每天都在干嘛呢?

张智成的《残骸》。熟悉的曲风。熟悉的格式。隔了那么久再出发,对他的期待一直都在。这歌很容易归纳,就是张智成擅长的R&B Influenced抒情歌。陈忠义显然没有太努力做花俏的设计。如果想在这张《暗恋》专辑中寻找张智成过去给你的感动,这应该不会让大家失望。

于是在想,如果这首是专辑主打,是否更容易引起共鸣?

虽然不喜欢张智成假装弹钢琴的模样,但是MV重点应该不是他装得多么像,而是那些取自《生命最后一个月的花嫁》的画面。看来是一部要人哭得半死的日本电影。《残骸》是电影在台湾的中文宣传主题曲。故事说的是一个生命垂危女孩的最后一段爱情。

此类故事在日剧中从二十年前山口百惠时代的《赤的疑惑》就一直没有退热过。剧情虽然可能没什么新鲜感,但是这样看着分段画面,还是让人动容。

尤其是开场的那一句。

每天都在干嘛呢?

活着。

原来那就很不简单了。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