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聊开始。

说穿了,我是有私心的。我想听他的故事。我是个爱听故事的人,尤其是善于感受的人的故事。

Print

很多可能性,都是闲聊开始的。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爱聊的人,当然大前提是投机。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其实会连半句都懒得讲。会邀请瑞业为节目写故事,也是聊天聊出来的。

话说我们在一个场合聊起了书。国内什么书卖得最好?据我所知——烹饪书。的确。大马人爱吃,看来也爱煮。当本地作者都为达到4位数的销量奋身努力,南下北上受尽舟车劳顿之苦办讲座,通过网络一本一本亲自包装邮寄,烹饪书则在一次书展的烹饪示范后销量直冲4位数,一个书展结束后一万个人手中都有至少一本烹饪书的现象原来是很普遍的。只是,依据我自己对朋友的抽样调查,买烹饪书的人的确很多,但是因此下厨的却很少。

瑞业文笔好不再话下,情感触觉细腻。遇上我这个总会多嘴鼓励别人做荒唐事的人,自然的就开始了一番游说:“不如你也出烹饪书吧,你在小店也在煮啊,将食谱整理一下,就像样了。”他笑说他煮的都是家常菜,以前妈妈煮的那种。然后他又说很佩服我们这些有毅力一篇一篇将作品写成一本书的人。我说因为我每个星期都要为节目写故事啊。一个星期写一到两篇,半年就自然有一本书的量。其实我也并非为出书写故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巧合。

然后他说了一番接下来几天都在我脑子里打转的话。他说特想写他和妈妈的故事。他想将妈妈的一切用文字记录下来。奈何现在的生活太忙碌,若然没有一股外来的推动力,他很难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写。出版社只有兴趣要他写有关写歌词的事情,爆幕后的料之类的题材,妈妈的故事他们都没出版意愿。这成了他一直无法开始却一直很想做的事情。

瑞业的文字,无论如何都有出版的价值,爱文字的朋友绝对会认同其收藏价值。瑞业和母亲的感情,我虽然不了解,但是从他说着想为妈妈写一本书的神情里,我深刻的感受到爱。他对妈妈的爱,妈妈给他的爱。就像大多数的你我他,瑞业不是一个把柔情挂在嘴边的人;虽然我总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他的柔软。

于是,那两天我一直想,我有没有帮助这个朋友完成这件事情的能力。

我记得那天中午,我匆忙走出家大门,按了电梯旁墙上拿烙着向下箭头的金属钮,等待电梯门打开。脑子里反复构思隔天就要on air的《Night听小故事》。电梯门打开,我走进去,忽然想起瑞业写的;光良曾经唱过的那首《电梯》…. “走进了电梯,我集中超能力飞天遁地”….

忽然灵机一动,走出电梯后我边往自己泊车的地点走,边用手机拨通瑞业的电话号码:“趁着我还有这个空间,不如你为我的《Night听小故事》供稿吧!一个星期一篇,文长800字左右。写满30篇,就几乎有一本书的量了。有on air的压力,你不能断稿,那就是外来的推动力….. (中间省略一大段我建议的内容构思)……如果你赞成,我向上头请示,只要他们点头就on了!你ok吗?”我一轮嘴说了很多,电话另一端的瑞业静静的听我说。

然后,他只说了一个字:“好。”

他是用很肯定,很坚定的语气说的。

9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下午,瑞业在参与了邦咯海岛节后,忙碌得只能在回居銮的巴士中抽出一些时间。第一章就是在巴士里完成的。

Photo Sep 17, 6 02 27 PM

晚上,他把手写的稿子打成电脑存档发给我。看完最后一行字,我的视线就模糊了。

当晚,我忍着不小心哽咽的声音,on air念了《阿姨,呷饭啦》第一章。我以为那是我第一次念瑞业的故事,所以一时感触。

一个星期后念第二章,我又哽咽了。

——————————————————

《阿姨,呷饭啦》第一章:https://www.facebook.com/notes/988-dj-pm-彪民/992013-night听小故事阿姨呷饭啦洪瑞业著/10151697147729833

《阿姨,呷饭啦》第二章:https://www.facebook.com/notes/988-dj-pm-彪民/1692013night听小故事阿姨呷饭啦洪瑞业著/10151697142574833

Advertisement

这话不是说来好听的:我就只有这个当下。

广播这一个行业,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够寻找安稳的行业。谁在当中期待每一步的经营都能化成成绩,谁受的伤害就越大。我常在节目里说为当下努力就好,每一个当下会累积成为一条属于你的路,无论那是不是你计划中要走的路,那路是你的。

我们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未来是我们看不到的,但看不到不表示没希望,没希望不代表要绝望。总有能走的路。

我早就放弃追求安稳,但是我相信付出。付出无法换取未来,但是能换取当下的心安。

我只有这个当下,我为这个当下的心安与无愧付出。

继续努力着。

IMG_9926

管启源写的序。

都几岁了,还相信这种?呵呵。说得真好。

其实和管启源的关系很奇妙。虽然是同辈的同乡却从来没有在老家有过牵连。虽然我也偶尔涉入音乐界却也没有跟他有过任何正式的合作。我是看他的词、部落格认识他的。他是怎么认识我的,我整理出一个头绪后知道是因为《留意聆听》论坛。然后就好像很熟络一样。其实我们见面的次数很少很少。这和我其实是个宅男不无关系。

《今晚最Night听》会找他写序,除了因为他是高知名度的不懂如何归纳的多方位才子之外,也因为那一通电话、和那一封他在我的广播空窗期发给我的电邮。他知道我对广播和对音乐的热忱。他想做一些什么。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就是想做一些什么;好让我能够再做广播。那电邮内容我也不记得了。但是,那是一种能量。他给我的能量。也许他只是一时感触,但是因为他对我相信,让我继续相信着。

那是他当时为我煮的一碗番茄萝卜瘦肉汤。

都几岁了,还相信这种?呵呵,你是我相信这种的其中一个关键。谢谢你。

褐色信封里的。书

我想和你分享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8/10/2012 Night听小故事录音请按此链接:
http://www.myaudiocast.com/pmwang/episode/22606/

那天回到公司,在平时公司会为自己留文件的蓝色文件盒里,看见一个褐色的信封。上面用秀气的文字写着《988 DJ 彪民收》,看一看邮票上的印鉴,是槟城寄来的。握在手里是厚实的,信封鼓鼓的,看来里头该是包了书本。我其实很担心听众将我的书寄来让我为他们签名,我担心过程里有邮件失踪,又担心过程里书本损坏。

我将之拆开,里头有一本我的书《今晚最Night听》,用一个透明塑料袋裹得紧紧的。看来是怕万一邮件碰水了,而弄怀书本。还有一个和书同样大小的回邮信封,和一封信。

那是写在一张考试答卷纸上的文字:

“彪民,

你好,我的儿子是吴征浩,15岁,是你的忠实听众。

他每逢周一到四都有听你的节目。上个月在KL的书市,他有要求我买你的书给他,

不过我们在槟城,无法下KL,而你的书在上个星期才能到槟城的书店买到。

今天,我终于买到了。

10月7日四征浩的生日。我要把你的书送给他,你可以在书里签名吗?

他一定会很高兴, PMR考试在10月9日,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他一些信心。

谢谢你,彪民,

祝你安康!

玉萍  15/9/2012”

我看到的,是一个很努力的母亲。很努力在让孩子在生活里快乐,让孩子在生活里找到信心。我看着看着,眼眶红了一整圈。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书,不贵重,不华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广播节目,只是说这我相信的,我感受到的。这一封信所代表的,却是一个母亲的爱。一本简单的小故事合集书,一个小小的广播节目,能给大家温暖,不是节目做得多久、多大、多红… 而是因为聆听的人用心体会。

我坐下来,为他们写了两封短信:

“征浩,

生日快乐!虽然今年生日后,就必须面对会考,但我相信,

只要你用心努力备考,你会渡(度)过很愉快的会考期!

你妈妈特别要我为你签名。感谢你妈妈给了我这个机会为你加油。

妈妈很爱你,请你要记得,要疼妈妈,爱妈妈。

自爱,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加油!祝:会考顺利!

彪民

7/10/2012″

第二封信,我这样写:

“玉萍,(我误将“萍”看成“萃”)

谢谢你的来件。收到的当下,我非常感动。

这看来小小的动作,实际上含有了好多好多爱。

征浩拥有你作为妈妈,实在有福气。

也请你永远保有这简单却真挚的爱,让它成为你生活的能量。

无论遇上什么,这就是你的能量。

祝:自在、快乐!

彪民

24/9/12”

我将签了名的书本,用塑料袋裹紧。想用挂号邮件寄出,却担忧万一地址在邮差送抵时无人签收,而造成麻烦和困扰。想用快递传送,却担忧快递公司对于将住宅区的范围不熟悉….

第二天一早,我将要寄出的邮件,紧紧在在怀里拥抱了一下。把自己所有的温暖,传递到邮包里。然后我发现,玉萃在回邮信封上所贴的邮票,比她寄来的邮件多贴了60分。我知道,她一定也担忧,这份爱会在传递中失踪。看了一看邮件,除了回邮地址,没有电话号码,没有其他直接的联络方式。我唯有将邮件投进邮箱里。

我将它投入邮箱里,轻轻的说:爱,是不会失踪的。不会的。

手放了,听到邮件坠入若空的邮箱里,发出轻微的触碰声。一种温暖的声音。

10月2日,我在电台的简讯系统里看到这么一则简讯:

“彪民,书本已经收到,谢谢你!感恩!玉萍”

苹果大师的叮咛:纪逝世一年

今天5/10/2012, 苹果大师Steve Jobs过世整整一年。这一年里,世界依旧转动,电脑、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在日常生活里扮演的角色如常扮演,我的生活从20年前第一次用苹果开始了解排版所留下的影响,依旧在发酵。

Steve Jobs为我点燃了炙热心跳火苗,这火时猛时弱,随着风势随着心智在摇晃,在茁壮。如今,它是我每天醒来能兴奋面对世界,开心面对自己的原因。我从来没有记起这个起跑点是一台在大学的海外同学会办公室里的苹果电脑。那一部不需要用DOS程序就能够运作,用滑鼠点击视窗就能灵活操作,用一个叫Page Maker软件就能够画出海报排成书的电脑。然后在我多年后投入印刷界手足无措的时候,另一台蓝色的苹果透明电脑让我认识了分色,真正学会了设计,PhotoShop,Illustrator。没有老师真正代领我,我的老师就是那些被某人咬了一口的苹果们。

而也正是这些,我才有了广播界的因缘。那是一道曲折离奇的路。起点原来是Steve Jobs。我在去年的这一天,忽然发现的。

于是我今年在广播节目里做了这么一个特辑,用了Steve Jobs在一段访谈的谈话来体现《Night听心电图》的精神。那是我对他说谢谢的方式。也是我对你说加油的方式。

~~~~~~~~~~~~
Night听心电图:苹果大师的叮咛(上集

录音链接:http://www.myaudiocast.com/pmwang/episode/22424/

成功,是很困难的。比任何事情都困难。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电子产品教父 Steve Jobs 在一个访谈中提到的,当时有人问他什么是成功的关键,他说,那是天下最艰难的事。任何理性的人,都会放弃!

Steve Jobs: “大家都说你必须对你所做的事情充满热忱。那是真的。因为,要成功真的非常苦难,如果你不是很热爱,理性的人都会放弃…. 况且你必须长时间去经营它。如果你不是非常爱你的工作,你在当中找不到乐趣,你是会放弃的。我们在解读成败的例子时,会发现成功的人通常都很爱自己的工作,只有热忱才会让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没有热忱的,就会趁机放弃。他们都会说,为何要苦苦承受这种折磨?成功需要很多很多付出,而且会有很多很多挥之不去的担忧…. 没有热忱,肯定失败。”

看来,计划靠理性,坚持靠感性。爱,有时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情怀。一种让你心里澎湃,无悔付出的情感根基。如果你曾经或在深爱着一个人,你会明白同甘共苦的意义是什么。而梦想,你追逐的目标,其实就该像是你的情人一样。在理想的规划每一步的当下,也要感性的为之陶醉。爱一个人,无论对方爱不爱你,你看见他  想起他,心跳依旧加速。追一个梦,无论是否能够成功,你为之努力,为之坚持的时候,热血是会沸腾的。

那,就是是梦想能成真的关键。

“梦想不必伟大,心跳必须炙热 ”

~~~~~~~~~~

Night听心电图:苹果大师的叮咛(下集)

录音链接:http://www.myaudiocast.com/pmwang/episode/22425/

在其中一节的《今晚最Night听》节目里,我曾说过我们要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后来有一名Night听族,在面子书上留言,说:“为何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呢?那不是显得很虚伪吗?”我用电子产品教父Steve Jobs的这一番话,来回答被了解的重要性。

当时,有人问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昨晚我们听了上半段:是热忱!而第二个关键,他说….

Steve Jobs: “你必须拥有独到的眼光物色人才,要成功,你就必须要有一个出色的团队。你必须懂得快速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稍微了解他们的情况之下就能下决策,逐步观察,逐步修正以达到你的组织能永续经营的结构,因为你需要的,是杰出的伙伴。“

他是从一个经商者、领导人的角度出发,然而这世界上也并非每一个人拥有领导的抱负。可是作为出色的人才,像Steve Jobs就会是我们的伯乐。从这一番谈话你会发现,伯乐都很渴望能够了解你,知道你做什么,洞悉你的想法,理解你的理念。如果你选择将自己封闭,觉得那是你的个性,与世隔绝;你即使很用心很努力的埋头苦干,你总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因为,你不相信让别人了解自己会让自己成功,让自己快乐,因而你也不会选择去了解别人。

梦想不是一意孤行就能达成的。我们要把本分做好的同时,也要懂得在大环境中为自己制造机会。不要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担心让别人看到你炙热的心跳。唯有让别人明白你热爱的是什么,你才会找到能够和你同甘共苦,志同道合,并肩作战的伙伴。你不一定需要孤军作战。

相互了解,是信任的基础。无论你是领导,还是跟班,请不要隐藏你的热血。炙热的分享,快乐的付出!

“梦想不必伟大,心跳必须炙热 ”

和杨健立谈话。下

录音链接:《Night听心电图》- 听杨健立的炙热心跳(下)

我和大马跳水好手杨健立的对话,从一开始说着他的过去,到今天所在的位置。整个对话里,这位见证大马跳水队崛起的国手,没有一丝的傲气,也没有对自己爱跳水这回事有丝毫的迟疑。

跳水在大马是冷门项目,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明天。为何选择跳水?

杨健立:“爱了这个跳水吧…. 训练的时候虽然相当辛苦,却能够找到乐趣。毕竟有一班朋友嘛,过程就比较轻松、比较开心,就坚持了那么多年。”

如今29岁,杨健立伦敦奥运后正式宣布退役, 就在国家跳水队因为一枚奥运奖牌,而终于得到国人热烈的掌声时,杨健立结束了他的跳水选手生涯。他19年的跳水生涯,仿佛就说着大马跳水队从起步到高峰的故事。他说,奥运是一个完美的句点。对于自己的表现,他没有遗憾。然而对于跳水的热爱,却依旧无法退烧。

杨健立:“练了19年,我是第一批跳水选手,在国际比赛上,像这一届的奥运会,进了决赛,可以说是最满意的成绩。现在最想的,就是做回本行,就成为一名跳水教练。以前,这可能是比较困难的;现在的情况,是有改变了….呵呵….”

其实。要在马来西亚以跳水教练作为终生职业,在杨健立之前,是几乎荒谬的想法。

我问杨健立,在跳水生涯里,这些都是他看到的未来吗?在未获各方真正重视的项目,难道不怕自己的付出都徒劳无功?退役后一无所有吗?

杨健立:“最重要的是跟教练配合。教练会指引我们未来我们要在那一个比赛要进步,拿好成绩…一年一年的计划按年铺排,大概每一个计划都已经达到了,那么就可以继续多几年;那就不会给自己太多想法上的压力。若要想两年的事情,也不简单。毕竟,计划里一年的事情都还未完成,就想第二年… 所以一步一步来,是最好的。”

完成眼前的每小步,就能拼成大蓝图。

10岁开始跳水,杨健立从来不知道,当初只为了满足免费出国参赛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铺排着大马跳水的大蓝图。如果不是杨健立不停的为大马跳水队赢大大小小的奖牌,也许我们的跳水队在98共运会后就解散。如果不是他与队友的努力展示大马人的跳水潜能,没有人会用心发掘像Pandelela或Bryan Nickson等后起之秀。当然,也不会以内伦敦奥运的一面铜牌,而让大马跳水项目看到了曙光。

这一道曙光,是因为像杨健立这样的跳水国手,一步一步的完成眼前的每小步,才能拼成的大蓝图。

我们都在问,我的付出能换来什么?我现在的努力,长远下来能结成什么果?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是不在乎长远的成果,而是会知道,眼见努力的每一步,是在为自己铺排着一个漂亮的大蓝图。我们都不知道一个小小的梦想能成就什么,如果你相信老天有安排,也许那就是它给你设下的铺排。

你的目标也许只是这个星期内将自己的功课做完,这个月达成你的目标业绩。但是只要你用心的为这个小目标努力,你其实就在成就一个你也许还没遇上的大梦想。请记得,当你在怀疑自己的努力的时候,想一想… 想一想在跳板上,为每一跳卖力的杨健立,提醒自己:完成眼前的每小步,就能拼成大蓝图。

梦想不必伟大,心跳必须炙热!

和杨健立谈话。上

这是上个星期一和国家跳水健将的谈话的录音。谈了很多,最后决定以上下两集的方式呈现….

录音链接:《Night听心电图》- 听杨健立的炙热心跳(上)

我国跳水队选手Pandelela在伦敦奥运会赢了一面铜牌,令国人留意到国家跳水队。然而,大马跳水队里有另一号,代表了他们这19年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10岁的他开始跳水,今年29岁,跳了19年。大马跳水队从当初成立,到换管理层、换教练、换领队… 他跳水队中最早加入,并还活跃的唯一选手。他见证了一切。他的名字是Yeoh Ken Nee,杨建立。今年奥运的男子单人项目,他成功晋级决赛圈,跃出了被形容为他退役前的荣耀绝跳。

杨健立:“那个时候,他们说如果我们跳得好,出国是免费的。可以参加比赛,拿到好多经验,去得好远;比如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令我很有兴致,将跳水练得最好。”

就是那么简单的梦想,免费出国参加比赛,为他燃起了跳水的梦想。当年为应付98共运会成立的跳水队,因为有杨建立,而不一样。1999年在世界青年锦标赛,杨建立夺得大马在任何世界级别跳水赛的第一枚奖牌,从此以后,这个梦想就不再单纯,而变得更伟大。他要为大马创造历史。

杨健立:“那时候,练了5年,对跳水挺了解,那时候,对自己有一点要求。希望能够做一点不一样的,为马来西亚做一些历史上没做过的。为了可以拿到前两名,可以代表马来西亚出国比赛,在训练上就… 很努力很努力。”

我国跳水队从1999年开始在各大跳水世界锦标赛、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共和联党运动会等都一直为国家赢奖牌;并是亚洲排名第二的跳水强国。这些赛事里,第一个夺下跳水奖牌的马来西亚人,就是杨建立。

一步一脚印。大马跳水队之所以能够在诸多挑战,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是因为有杨建立这样、有潜能、有毅力、有动力的选手。即使不受重视,不受看好,他们都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前进。我问他,在大家都无法体恤你们的辛苦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放弃吗?

杨健立:“有啊….小时候,因为练得太辛苦,多次受伤;有时候跳也跳不了,就算走路,睡觉… 有时候膝盖、腰都有过很严重的伤。经常都会想,不如放弃吧。练得那么辛苦,不懂会不会有什么好成果。毕竟,也担心自己的伤无法好起来,也会怕。但是,看到别人也经历受伤,他们也是坚持下来,那…. 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每一个运动员都受过伤,每一个训练过程都艰辛,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付出….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是我觉得那一股“每个人都一样,我凭什么放弃”的精神,不是因为他不服输,而是因为他相信付出是必要的过程。

为杨建立感到骄傲之余,我打从心里觉得,我们如果在生活里能够一直抱有“每个人都一样,我凭什么放弃”的理念,我们就能感受到梦想的力量,付出的炙热。当每一个人都努力往前跑,你却因为害怕下一步就让你摔跤受伤而坐下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心的虚空的。我们都不知道使劲往前跑是不是就能抵达目的地,我们都不知道下一次摔跤是不是会让我们再也站不起来。

但是,你同时在选择的,也是:你要虚空的活着,还是炙热的呼吸着?

下一个星期一,我们继续听杨建立炙热的心跳,下集。梦想不必伟大,心跳必须炙热。

出书。为什么?

到底为什么要出书?其实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时刻。《今晚最Night听》7月的节目新口号“一天的结束就是另一天的开始”,说的不只是每一天的结束,也是我个人的心情。

是的,我的确很少在节目里说我自己的事情。因为对我来说,广播节目是你们的。我说的事情该让你们有共鸣。我什么时候生气什么时候快乐其实和大家没什么关系;公众议题就另当别论。然而当我觉得我有些感悟或许也能够让大家有所思索的时候,我就会包装成节目里的一部分。

我写的《Night听小故事》就是这样产生的。有些朋友看了那些故事,会问那些是不是我的真实故事。我总是说“情节是虚构的,感悟是真实的。” 这种回答一般换来的又会是一脸疑惑。因为如果你把故事都当成言情小说来看,我想你的疑惑也很实在。

我一度犹豫要不要将每一个故事背后的联想与意义在书里一字一句写清楚。后来由于不想它被摆放在书店里的激励书栏上而打消了念头。于是还是选择了用一句感悟、配上适当的照片在适当的页面出现。恩。我想,到最后这本书卖的是一种氛围。而这个氛围是要由你发现的。

因为自己发现的事情,总比别人告诉你的道理深刻。

这本书,其实老早就可以发了。之前随2V1G专辑附送的《night听笔记本》算是一个蛮成功的试验品。我平均每个月都有3个原创小故事,要结集成书一点都不难。只是,一旦节目有更动,这本书就会有很不一样的意义。我一直hold住正式将之出版的计划,是因为这两年里对于节目的存亡我总是莫名其妙不明就里的意会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直到今年,那些我尝试说服自己是因为自己多心而意会到的不确定因素,看来终于会成为确定因素。于是我下了一个决心——这书铁定要推出了。若然是一个结束,它就是过去三年的纪念。若然是另一个开始,它同时会是掀开另一个序幕的纪念。

当我把书的样本拿去给出版社,我抱持的是挑战自己的精神。其实我若将牙关咬得更紧一点,也可以自资印刷出版甚至发行的。只是我是一个贱骨头。我几乎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将自己折磨得不成人形,为的就是想试验、学习和体验。我要体验一个大型出版社如何动用并运作其出版肌肉去出版一本我写的书。虽然现在才处于出版的初期阶段,我看到、学到、体验到、了解到的东西,让我受惠很多。我很庆幸我做了这个决定。

书出版了。那天Luke在直播室交班给我,将这书拿在手中说:“看了好想哭。” 不因为故事感人,而是他知道一本书的诞生,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想法多多的人来说,是何等难得的事。真是性情中人。

只是,我自己虽然也很兴奋,却没有那种想哭的感动。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这本书是我接下来一年里想做的事情的其中一环。它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是我的步伐依旧不稳建。我还要更努力。我还要试验的事情,还想体验的感受,会一波接一波的发生着。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两年终于真正的买了相机拍我想拍的照片,然后相片的精神和我说的故事的精神原来非常吻合。想抓一抓假扮摄影人的痒处。一石二鸟在40之前全都干掉它。就干了。


我期望书不要卖得太烂。我希望这本书对于出版社来说不会是一本必须用烹饪书的销量来补贴的计划。虽然我已经选择了最经济实惠的尺寸,但它毕竟是一本接近200页的全彩书,而且基于我一些让出版社懊恼的坚持,以本地市场的一般销量来说,要回本其实很不容易。我唯有不要脸的竭尽所能努力推销。书名叫《今晚最Night听》,门市售价 RM28。两个星期后在全国各地的大众书局都找得到。目前在KLCC的海外华文书市以20%的优惠折扣出售。我会在20/8(星期一)中午12点在当地办一场分享/签名会。希望能够刺激一下,多卖几本书。

本来只想写几个字。结果写了一大堆。就是个唠叨的老人家。

说的。我都努力在做

我不敢说我做得很成功,但是如果我不相信,我是不会在空中说的。

那些广告词除外, 因为我并没有机会真正印证广告文案的赞美。广告商都只找我录音,没有给我试用。我们当配音员的大多数时候连产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所以那个时候我是声音演员。可是我也有我坚信的一点才会录的:听众都知道我只是演员。即使有时候亲戚朋友会问那个八爪鱼真的会按摩啊?我还是坚信听众是知道的。因为会问这样的问题的人是亲戚朋友,冷场的时候找话讲的。不是听众。恩。

说回我写这一篇网志的正传。我常在晚上的节目里讲一些听起来像大道理的小领悟,我将它们叫做《Night听开场白》,那些是我真切的领悟。有人问我那些短文是哪里找的,我说大多数是我写的,但是绝非无中生有。 一些是我在生活里体验的。一些是我可以认同的别人的说法。绝少是我认为有理但是我不怎么相信而觉得在空中说起来会很好听而说的话。没有。一个都没有。

然而,我在生活里体悟到不表示别人会有同样的认知。或是照着我的话去生活就会变得很快乐。不是的。例如我说《放弃比坚持容易,坚持比放弃满足》,是因为我在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状态下而坚持。不懂为何坚持而苦苦坚持并不一定会有满足,只有委屈。所以我会在空中解释我体悟背后的含义。

又比如我说《伪装的坚强脆弱像玻璃,尖锐的碎片伤人更伤己》说的是为了面子而伪装的坚强,为了形象而伪装的坚强。在没有必要逞强的情况下假装坚强其实破坏力比你显得脆弱更可怕。若然为了凝聚力量而故作坚强、像父母为对孩子的爱在最脆弱的时候依旧表现得坚强,则另当别论。那对我来说,不是伪装的坚强,而是真正的坚强。

我说《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是我真正的精神。 我说《过去不重要,未来不可靠》,是我每天活在当下的坚持。我说《梦想就是力量》,也是我真切体验并继续相信的。我说《认真是生活的唯一方式》,也是我每天在工作实践的态度。

曾经收过Night听族的简讯,形容有时候听我说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话,虽然知道是DJ夸大其词的形容,但偶尔会觉得这个DJ并非说说而已。恩。我当下觉得我很失败, 因为你只是“偶尔”觉得我并非说说而已。

其实,我不懂如何伪装诚意。我再说,我不相信的我不会说。虽然我不一定做得好,但是我肯定在做。

你看,这样说了几次你就会觉得我因为心虚所以这样讲了。因为心虚所以写这一篇网志。恩。我承认一般人都会下这样的定论。然而今天会选择这样写,不是因为有人误会了,而是因为今天证实了一些事情。

今天证实了我在节目里说的很多话。为我的故事写了悬崖勒马的峰回路转篇章。这个情节如果不发生,我只能继续相信我相信的。今天这个情节的发生,让我相信的更有相信的理由;虽然在我过往的体验中已经应证了很多遍。这一次,却让我可以继续大声告诉你以上我说的一切的确会改变生命里的一些事情。

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也许是我这辈子其中一个最重大的际遇。

请继续相信《梦想就是力量》,继续坚持《认真是生活的唯一方式》,继续用《每天都是最后一天》的态度努力,继续保持《过去不重要,未来不可靠》的精神。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我的峰回路转中有一些很关键的人物愿意相信我的态度,是我的幸运。可是,我相信也因为我坚持《问心无愧,不计较付出》换取了这个幸运。

所以我写了这一篇。有一天我会告诉你这一个峰回路转的路是怎么转的。有一天我会。而有一个人见证每一个细节的发生。这个周末我要请他吃一餐好的。有人默默支持,即使只能默默的支持,是温暖的。这个温暖,是力量。

恩。就这样啊。真的。就这样。我会继续在空中说我相信的。在生活里做我相信的。

我。会很好的

前两天和朋友说了很多。有关广播,有关热忱,有关坚持,有关认同。

这个星期是奇妙的一周。连续两天的节目里做了两个访问;电影《阵头》的导演冯凯与演员柯有伦和林雨宣、以及既靠近又遥远的DJ Luke。为这些访问做功课的时候,我眼眶泛红了好几回。然后,我用我的感动去做节目。访问虽然不是节目惯有的形式,却一再让节目的内涵轮廓越来越清楚。心里不禁有一些感触。与其不说我做广播的初衷,这个节目给我的,比我付出的多太多了。那不是收听率或老板的一句赞许可以取代的。

昨晚写了一篇部落格贴文,一个忠实听众看了后有点担忧。担心我被冠上莫须有罪名而失去广播人的身份。我安慰对方说我是过来人,甭担心。却让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作为媒体人的这个身份,和作为一个认真生活的个体有何区别。

广播之所以是我的一部分,不是因为它能让我生活。它不只是一份工作,它是我对热爱生命的其中一种表现。我在学院兼职讲课,不因为它能让我赚钱,它是我分享生命的其中一种表现。我在出版社当美术顾问,不因为它能应付我的生活开销,它是我享受生命美丽事物的其中一种表现。为文字的力量加冕的动作。

这些都构成了我。现在的我。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寻找思想冲击。也许是因为我相信,生命是因为冲击才能往前进。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原来就是一重冲击。

那两个晚上的访问,都触及了生命里的冲击。《阵头》导演拍电影的梦想所遇到的阻拦、演员柯有伦与家人在演艺事业上的拉扯、DJ Luke在感情路上的自卑感,都因而给了他们更多努力的力量。这些力量所参杂的苦涩来得比幸福多,却为生命立下了不平凡的梦想。

我没有不平凡的梦想。但是我不希望自己对生命的热忱为任何理由淡薄。我会小心保护的,是我对生命的热忱。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谢下了某一个身份,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请相信我,我会为了保护我对生命的热忱而努力。无论是坦然接受还是以理据争、默默努力还是愤而离场,都是我对生命热忱的表现。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我希望往后也如此。

我会很好的。无论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我都会很好的。这,你们都可以相信。都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