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书都以散文居多。很少看小说。这和我不太看电视连续剧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怕追看的感觉。我不喜欢欲罢不能的牵挂。做广播已经是了,我不需要更多这种嗜好。
小学时家里没有录影机,但是在外婆家里能看港剧录影带。一个星期拜访一次,星期六晚上就和舅舅姨姨婆婆连续看两个带。放假的时候就会要爸妈让我们去外婆家。一个星期看完整套剧。大概一年这样的生活。然后就觉得够了。
中学忽然迷上卫斯理。几乎有整个月常彻夜通宵看完一本。隔天上课脑子里还在想黑炭里的灵魂到底长什么样子,老师戴的假发是不是也能够帮她回到外星球。然后就觉得够了。
大学常常跑去香港同学家里看日剧。有一次假期连续两个星期追看《101次求婚》和《东京爱情故事》。四个人裹着棉被只吃出前一丁一集接着一集看。看到电视都快烧坏掉。然后就觉得够了。
散文集多数以短篇散文为篇章。看完一篇即可放下。随时捡起又可以不顾虑前章情节继续阅读。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脉络,但结合起来又有一致的精神。就像一张唱片里的10首歌曲。
我喜欢从中研究作者的思考。一般散文的笔触都是来自作者的自我对话。总会觉得看完一本书,就多认识一个人。即使不是认识那一个人,也多了解一种人。
原来我喜欢散文的原因跟我喜欢跟人聊天的原因是一样的。
然而我发现我最近有欲罢不能认识别人的欲望。和我追看连续剧追读卫斯理的情形相似。看散文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我不太知道是我对那个人特别感兴趣还是我最近特别孤独。一本散文集接着一本散文集。看得不舍得放下来。
凌晨3点还想看九把刀怎么骂直销人。再不出门赴约就要迟到了却一直要看刘轩为什么懊悔做儿童玩具音乐。早上张开眼睛还没有刷牙洗脸就想再看龙应台形容妈妈找雨儿的文字。
然后我站在我家那面假扮书架的储存架前上下左右的张望。很想把它们通通从书架上弄下来,都翻到我那张一人睡的双人床,开着空调窝在棉被里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什么都不做一直看书。
原来和文本类别无关。我。有。瘾。
但是这一次。这个瘾。我。不。戒。
哼。